【減重101】基礎代謝率BMR、休息代謝率RMR及每日能量消耗TDEE|減重中醫調理|台北減重中醫調理
基代、基代,每當健身房出現新學員,耳朵就很難閃躲掉這個被教練重複強調詞彙。
健身教練們口中講的基代,是【基礎代謝率】的縮寫,英文縮寫是BMR。
一般人口中的【基礎代謝率】,就魔法凱爾的觀察,目前2024-2025年間的台灣,9成以上用法都是【錯的】,然而並不妨礙溝通。
多數的民眾,使用【基礎代謝率】一詞來溝通時,指得是:【人一日生活時身體消耗的基礎能量註1.2】
然而,生活並不是基礎。生存才是—基礎代謝率
|所以,真正【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】,想要去測量的,只有身體器官維持功能的【最低能量需求】—生存而已。
其測量要求的環境,最為嚴格:要求人在不受到刺激的狀態下,身體器官維持功能的【最低能量需求】,除了要在沒有運動、無壓力、且熟悉檢查設備的狀態下,禁食後的隔天早晨去測量,有些文獻甚至要求是要躺下來測量1。這種定義上的嚴謹,造成了科學研究上的麻煩,也不是臨床上、多數人的急迫需求。
生存以上,生活未滿—休息代謝率
【安靜/休息代謝率—Resting metabolic rate】,縮寫RMR,定義為人類在休息狀態的能量需求。
雖然無所事事地坐著/平躺,仍稱不上生活,但測量條件上較為寬鬆,科學家比較方便去使用、研究。
因此,它最常被專業人士(如健身教練、減重醫師),誤稱為基代BMR。
就數字大小來說,【安靜/休息代謝率RMR】,僅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高一點點,因此兩者混稱並無不適當。
生活之上?—每日能量消耗
基礎代謝率最大的錯用,是把它跟【每日能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】搞混。
【每日能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】,縮寫TDEE,就是【生活】所耗的能量。
生活,已經包含了人的生存(呼吸、器官維持)、吃喝拉撒,以及生活—工作、運動、家事、習慣、睡眠等,通常又比BMR/RMR,大上2-3成。
若是生活中,有高強度運動習慣的,甚至可高到BMR的近2倍。
近年來,有種說法是減重要熱量維持在基礎代謝率以上。這種說法以健身圈為主流的。
然而,這種說法下,如果是錯用了基礎代謝率的一詞,實際上意會為TDEE,那可是完全沒有減重效益的呢。
註1:BMR雖然是率,但我們這邊就直接把單位時間以日計算,把率(Rate)轉成量(Energy expenditure)
註2:人類作為內溫動物,使用的詞彙是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,若是變溫動物,科學上則改用標準代謝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 (SMR)。
延伸閱讀
【減重迷思】吃到基礎代謝才能瘦?談代謝率的【向下適應Adaptive Suppression】
參考資料
1.Henry CJ. Basal metabolic rate studies in humans: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quations. Public Health Nutr. 2005;8(7A):1133–1152.
2.中華民國/台灣 衛生福利部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 第七版(100年修訂)- 熱量 (201810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