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灸藥餅—三伏貼、三九貼藥餅,以及白芥子、黃芥子
天灸藥餅,在中醫治療手段中極具特色。
以性溫熱的藥材為主,一般是以白芥子、細辛、甘遂、延胡索、丁香等等,
各醫師有慣用的家傳、診所配方。
使用前沾上薑汁或水、或醋,這些藥物包含介質(液體),接觸皮膚上一定是有刺激性的,這也是他的目的。敷在穴位上,挺有刺激感、也有熱感,卻和燃燒艾草艾絨的熱刺激法不同,故稱天灸。
由於刺激性,通常貼2-3小時,有刺激足已,皮膚稚嫩的青少年、小朋友,甚至可以貼一小時內即可拿下,家長無須自行返家才取藥餅。
白芥子
三伏貼、三九貼等天灸藥餅中,以白芥子最重要
其性辛溫、歸肺、胃經,被古人說是祛痰勝藥(清傅青主),
祛痰指得不僅僅是肺部真正的痰(Sputum),傳統中醫中更指得是「積聚已久的病灶結點」。
溫肺化痰,利氣散結,來改善積聚已久的病癥—如同過敏的體質。
黃芥子又是什麼?
白芥子Sinapis alba L.、黃芥子Brassica juncea (L.) Czern. et Coss.
中藥用的「芥子」,其實包含黃芥子、和白芥子(都可以的),然一般藥用,
白芥子被認為效果較好,毒性也較低,但這可能受五行肺主白色的「文學影響」。
白芥子實際上跟黃芥子的植物是親戚,黃芥子我們更熟悉,因為黃芥子就是十字花科「芥菜」的種子,芥菜就是我們過年要吃的「長年菜」。
而我們如果去高級牛排館,常常會有所謂的「芥末醬」,也是用此芥菜種子去製作。
自古最有名的(中世紀末即取得法國獨家經營權),就是法國第戎地區所出產的「第戎芥末醬」了~
三伏貼常用藥餅中藥材對照表
藥材 |
性味 |
歸經 |
主治與功效 |
白芥子 |
辛、溫 |
肺經 |
溫肺豁痰,利氣散結,用於寒痰喘咳、胸痺等 |
細辛 |
辛、溫、有小毒 |
心、腎、肺經 |
祛風散寒,通竅止痛,溫肺化飲,用於風寒感冒、鼻塞頭痛 |
甘遂 |
苦、寒、有毒 |
肺、腎、大腸經 |
瀉水逐飲,消腫散結,用於痰飲水腫、癰腫 |
延胡索 |
辛、苦、溫 |
肝經 |
活血止痛,用於胸腹疼痛、氣滯血瘀證 |
丁香 |
辛、溫 |
脾、胃、腎經 |
溫中補腎,降逆止嘔,用於胃寒嘔吐、腎虛陽痿 |
表格出處:AI整理自醫碥
延伸閱讀
中醫的天灸?三伏貼/三九貼,實際做法,一定要三伏天、三九天貼嗎?
參考資料
Carrier, Robert. Robert Carrier's Kitchen. London: Marshall and Cavendish. 1981: 237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