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針術式 展開流程|台北浮針治療|中山區浮針治療
浮針的操作上,因各醫師而異。但大致上有以下幾個步驟。
消毒
任何侵入性治療前,都需皮膚表面清潔消毒。
就針灸來說,多數患者主要是肌肉骨骼神經的問題,沒有明顯免疫力缺乏(如愛滋)、或是傷口癒合異常的疾病(如嚴重的糖尿病病變、或是蟹足腫),因此消毒上通常以酒精棉擦拭。
但因為醫師風格不同,譬如有些屬自然灌注活動流派的,因為會留針/留管較久,因此在消毒手續上會更繁瑣,戴手套、碘酒及酒精多重擦拭等。
入針
目前浮針多以進針器入針,藉由彈簧快速推針穿皮,減少疼痛感。
當針尖穿皮後,醫師會水平推針,將浮針安於皮裏肉外,直到針身全部進入到皮下。由於針身位在皮下,完全不會穿刺到重要的組織、器官,安全性極高。
推針完畢,醫師會將針尖回縮到浮針特殊的針鞘內(退針芯),減少皮下組織的穿刺破壞、及疼痛。
掃散
以面的方式撥動以放鬆肌纖維(平掃);甚至往上做三維立體地掃散(旋掃),在皮下搭帳篷,伸張筋膜來增加肌肉的活動範圍,讓肌肉更完整的收縮、充血(血液循環);
浮針的掃散,類似於針灸的提插,
某些操針風格流派的醫師很注重,掃散的時間長、力道大、甚至講究掃散的頻率。譬如一分鐘一百下以上的次數,強調止痛的作用(類似Dr.Cyriax的手法-Deep Transverse Friction)
活動/再灌注
患者在醫師指導下患者進行【再灌注活動】,藉由患肌的阻抗收縮,來增強局部血流、抑制大腦對肌肉受損而命令其緊繃的惡性循環(假說)。
然而,阻抗活動有很多,沒有標準答案,而手法流派的醫師(尤其有物理治療師、健身背景的),除了阻抗,還可能會加上徒手/器械鬆筋前處理、肌肉能量技術(Muscle Energy Technique);而自然灌注活動流派的醫師則會請患者自行關節活動等。
退針
快速浮針施術僅需約5分鐘(掃散+再灌注),患者可選擇是否搭配其他治療。
有些醫師會將浮針的管套留在患者皮下15分鐘到8小時不等,讓患者仍可自行再灌注、維持療效。
*長時間的留管前提是徹底的消毒
延伸閱讀
參考資料
作者臨床實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