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網誌 > 魔法專欄 > 減重飲食法 個論分析
飲食法的選擇(上):減重是靠飲食法(食物比例),還是行為?
2005年知名期刊JAMA的文章《Comparison of the Atkins, Ornish, Weight Watchers, and Zone diets for weight loss and heart disease risk reduction》描述了一個很特別的研究。
在2000-2002年間,美國波士頓一間醫學中心,找來了160位肥胖(BMI35、約均100公斤)的受試者(年均50歲,男女各半),分成四組(每組約40人),各分配到以下四種商業飲食法,執行一年。
- 阿特金斯飲食法(Atkins Diet),以極低碳水為主。
- Zone飲食法(Zone Diet),碳水、蛋白質、脂肪維持固定比例。
- 體重守望者(筆者譯)(Weight Watchers Diet),管理總熱量。
- Ornish飲食法(Ornish Diet),蛋奶素,
執行兩個月後,各組皆減重3公斤左右
並持續至一年未復胖(但也沒有繼續減);
然而研究團隊卻發現,減重的成效,跟跟哪種飲食法似乎無關,
反而,減重成效的高低,和是否能【妥善依從飲食法】有關。
也就是暗示,【行為】才是減重的關鍵,而不是飲食法。
暗示著,告訴減重學員如何吃,只是基本;
真正是要能長期引導、帶領減重學員找到能夠長期心甘情願地依從的飲食法,並確實地體驗並執行。
這就是為何,凱爾醫師會要一步一步地帶著每個患者前進,甚至分階段變換飲食法。
而有時候需要【藥物】推一把—降低更多體重、增加減重成就感,藉此獎賞制約,來養成學員們新的飲食的習慣。
延伸閱讀:
參考資料:
Dansinger ML, Gleason JA, Griffith JL, Selker HP, Schaefer EJ. Comparison of the Atkins, Ornish, Weight Watchers, and Zone diets for weight loss and heart disease risk reduction: a randomized trial. JAMA. 2005 Jan 5;293(1):43-53. doi: 10.1001/jama.293.1.43. PMID: 1563233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