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針和小針刀的比較
小針刀,又名圓針、扁針、針刀、超微針刀、撥針、微創針刀…
相對於浮針,針刀的破壞性大、疼痛感高,但能夠針抵更深層的肌肉。
如果使用超音波導引下,基本上都能直搗黃龍。
如下背痛,深層肌肉、如束脊肌群、小面關節的問題,
浮針醫師,常從小腿入針。
針刀醫師,常就是直接鑽入直到針鋒抵到脊椎骨。
江醫師兩者都能並用,但一般而言,若有神經根疼痛都還是優選針刀。
然而患者若對疼痛敏感,會建議改用溫柔的浮針。
在治療方向上,小針刀破壞力強,對於激痛點多(Trigger points)、或是關節沾黏、或要刺激再生的疾病(真的五十肩等),會更推薦。
費用上,針灸一向是技術費為主,醫師學養、經驗、派別、服務態度等,難以一概而論。就單部位、單次施作兩者相仿,但若針刀使用更精準的超音波導引技術等,加上療程,總價會稍高一些。
但若浮針搭配了徒手治療、磁波再灌注等,那就難分軒輊了。
浮針和傳統針灸的比較
|
針刀/小針刀/圓針/扁針 |
浮針 |
常用治療疾病 |
沾黏性疾病、頑固慢性疼痛 |
疼痛相關疾病、疤痕沾黏 |
是否留針 |
可不留針 |
可不留針 |
痛感 |
較高 |
少有 |
常見療程 |
通常一周一次,一般因為處理頑固性疼痛多,所以會抓6-8周。 |
最少每周一次,三次一療程,隨病情延展施治。 有些醫師會積極地連續三天療程。 |
安全性 |
破壞性高,有些部位及深度建議超音波導引入針 |
高 |